据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4日讯 “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构成了国家质量基础,我国代表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EC)、国际认可论坛(IAF)等国际组织中担任重要角色,不仅意味着我们话语权的突破,更重要的是我们经历了从‘学习’、‘跟随’、‘参与’、到目前发挥‘引领作用’的过程,我国质量基础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巩固和提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秘书长、国际认可论坛(IAF)主席肖建华于日前做客“中经在线”访谈时,畅谈了中国认可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在国际认证认可领域影响力和话语权日渐提升的情况。
肖建华介绍到,在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的领导下,我国全面参与相关认证认可国际组织活动,目前,已加入20个认证认可国际组织、13个多边互认协定,并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93份双边合作协议文件。
截至2015年10月底,我国已累计颁发各类有效认证证书140余万份、认可各类合格评定机构7474份,成为证书数量最多、互认受益最多的认证认可大国,在国际认证认可界的影响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肖建华举例说,比如,11月2日,国家认监委与“全球食品安全倡议”组织(GFSI)签署了合作协议,后者正式承认了中国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制度。GFSI是一个世界性的食品供应链相关方组成的国际行业合作组织,涵盖了比如沃尔玛、可口可乐、达能、永旺等大型跨国公司。签署协议后,中国有超过4000家获得HACCP认证的食品生产企业直接受益,也就是这些企业更容易成为这些跨国零售商的采购对象。
肖建华进一步解释说,我国食品安全认证制度首次获得国际主流行业组织承认,表明我国食品安全认证体系在全球食品安全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我国HACCP认证制度在国内和国际的应用推广,提升我国出口食品安全水平和对外贸易便利化程度,推动我国食品企业加快进入国际主流高端市场。
肖建华指出,GFSI正在申请加入IAF互认体系,目前IAF正在进行评估。一旦加入,我国获得HACCP认证的食品企业不仅有更多的机会与GFSI会员企业合作,合作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凡是IAF多边互认协议签署国都将采纳我国食品企业的HACCP认证结果。
我国一直致力推进国际互认,全面参与相关认证认可国际组织活动。再比如,今年6月9日世界认可日当天,国家认监委与全球良好农业规范组织(GLOBALG.A.P.)续签了互认协议,意味着我国继续保持了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国际互认资格。该互认成果将惠及我国1/3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去年10月,认可委员会签署了IAF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机构认可多边互认协议,为我国农产品认证结果在全世界得到承担搭建了信任的平台。
肖建华介绍,国际认可界有两大认可合作组织。国际认可论坛主要开展认证机构认可工作,另外一个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主要开展检测机构认可工作。两大组织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最主要的共同目标就是:一次认可,全球通行。具体讲,就是通过促进各国统一实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国际标准,建立多边互认体系,促进全球贸易便利化。
据介绍,国际认可论坛(IAF)成立于1993年,是由世界范围的相关认可机构以及合格评定机构组织、工业界和用户组织共同组成的国际认可合作组织,主要针对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人员认证、审定核查和其他类似的合格评定机构认可活动。IAF现有100个成员机构,目标是“一次认可,全球通行”,即通过促进各国统一实施认证认可国际标准,建立多边互认体系,促进全球贸易便利化。
经过20多年的发展,IAF在国际互认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对于增进各国在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上的协调一致、降低国际间贸易壁垒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IAF的国际互认制度已经覆盖了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人员认证和温室气体审定核查4大方面认可制度,具体包括质量、环境、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的认可互认制度,以及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等的认可互认制度,覆盖了全球经济总量95%以上的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