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我国必须夯实标准计量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四大国家质量基础设施
信息来源:    发稿作者:    发布时间:2014-09-15 14:56:38   查看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公认的制造业大国,虽然“中国制造”销往全球,享誉世界,但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拥有自主品牌较少、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也让中国未能成为质量强国,也未能成为制造强国。

  质量兴、制造兴。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必须首先成为质量强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专家认为,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从世界通行做法来看,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既是政府发挥监管职能的技术支撑,也是实施国际贸易政策的重要内容。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必须夯实标准、计量、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这4大国家质量基础设施。 

  国家质量基础支撑制造强国建设 

  国家质量基础(NQI)是指一个国家建立和执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所需的质量体制框架的统称,由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于2005年共同提出。200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高度评价NQI,认为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已经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3大支柱。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工业发达国家将NQI建设作为国家战略予以推动。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对NQI建设提出了紧迫需求。”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质量与可靠性研究院联合院长张纲表示,国家质量基础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是支撑工业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技术基础。 

  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制造强国,都对国家质量基础加大了投入力度,并出台专门的政策。如美国国会颁布质量促进法案,将计量、标准列入国家全球战略;德国实施“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的国策和“工业4.0”计划,将标准作为核心战略;日本实施“质量救国”政策,研究制定“知的基盘”政策体系构架,首相牵头研究制定日本国际标准综合战略;韩国提出国家质量经营战略框架,总理担任国家标准理事会理事长。 

  国际电工委员会副主席、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舒印彪认为,标准竞争在全球竞争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透露,14位计量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7位物理学家是国际著名的计量科学奠基人,充分说明了计量的重要作用。提升国家计量技术的服务领域、测量能力、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是推进质量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主任肖建华认为,认证认可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手段,是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门类。“工业(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制造业)取得的巨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重要一点为‘基础’薄弱。”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说。 

  当前,我国相关部门正在进行“四基”项目研究,即基础件:元器件、零部件;基础材料:结构材料、功能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基础工艺:生产技术、方法、规范、装备;基础技术:产品技术、基础应用技术。 

  我国质量基础建设初见成效 

  我国一直十分注重国家质量基础建设,尤其是近10年加大了对这方面的投入,并取得了一些成绩。“我国的国家质量基础呈现出技术体系不断完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参与国际活动能力不断增强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顶层设计欠缺、工业转型发展支撑有待加强、全球经济话语权有待提升、政策环境有待完善等问题。”张纲说。 

  统计数据现显示,目前我国已经制定国家标准30680项、行业标准37882项、地方标准26693项、企业标准100万余项,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259个;制定计量基准183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5695项、国家标准物质7834项、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40289项;对外开展检测工作的机构资源总量为25669家(不包括企业和医院内部实验室);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实验室共4835家,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有质量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300个以上,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1000个以上。 

  尽管我国的国家质量基础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与世界上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相比,我国的质量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差距也十分明显。统计数据显示,在德国,标准对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0.9%,法国和澳大利亚为0.8%;欧盟的计量技术成本收益比为2.7,德国为3.9,荷兰为3.6。在我国,检验检测对GDP的贡献率为0.1%,认证认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分别为0.914%和0.338%。 

  资金投入的差距同样十分明显,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负责美国政府各个部门的标准化政策,2013年获得美国政府的拨款高达7.69亿美元,而我国负责国家质量基础建设研究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等加在一起,一年的经费不到7亿元,仅相当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1/8。 

  以改革夯实国家质量基础 

  据悉,无论是传统产业升级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国家质量基础都有需求。在传统产业方面,以钢铁制造业标准需求为例,当前我国的标准与国际差距大,急需修订老化标准、制定新材料高端钢材标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以航天制造业计量需求为例,需要地面科研生产试验计量保障、空间测量活动计量保障以及专用校准装置和校准方法、现场在线计量校准。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在电子商务任务中,主要是以生产性服务业中的B2B和B2C全程电子商务交易为主线,围绕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等环节以及交易过程中的安全性开展研究;在物流任务中,主要是面向生产、仓储、运输、配送等重要物流环节,针对现代物流中业务流程、信息系统、运营服务的共性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在高技术服务业任务中,针对其刚刚起步的特点,需要开展业务分类、服务质量评价等研究。 

  张纲建议,应将NQI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制度,从国家战略高度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实施中长期规划,通过改革创新、增加投入、优化政策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推动NQI建设,强化国家质量治理基础,实现对制造强国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马林聪认为,《标准化法》提出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但是,我国还缺乏有效的机制,来引导企业主动制定并采用更高水平的技术标准。目前,企业仅以满足强制性标准等为目标,导致产品质量水平普遍不高,影响了产业质量整体提升。我国应该探讨建设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与监督机制,更好地发挥企业在标准方面的主体责任。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新实表示,在贸易便利化国际背景和改革开放攻坚期、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背景下,检验检疫需从更大的平台、更高的视角审视自身,以改革促发展、调结构,创新进出口监管模式和口岸通关放行模式,不断提高检验检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构建现代化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一直是我国国家质量基础建设中改革的重点。今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通过整合做强做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力争到2020年,建立起定位明晰、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实力雄厚、公正可信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 

  “质量服务业具有鲜明的产业特殊性,它是高技术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计民生与国家经济安全。”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董事长刘生明建议,加快质量服务市场化进程,对于提升我国质量总体水平极为关键。 

              
上一篇山东检验检疫局开展2014年度认证监管专项监督检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1. 2013年《中国质量观测报告》发布 我国质量发
  2. 探索质检改革路  实现质量强国梦
  3. 汇聚改革合力 共谋发展大计 第12次全国认证
  4. 专家呼吁舆论关注“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
  5. CCC认证过程中可以免于审查质量管理体系部分
  6. 国家五部委发文,鼓励养老机构开展质量管理
  7. 山东检验检疫局举办认证行政执法监管人员培
  8.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和中国人保财险公司签署战
  9. 山东检验检疫局多举措做好出口食品备案工作
  10. 推动标准化事业改革迈出新步伐
  友情链接
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国家认可委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大洋洲认可委员会中欧标准化学院航星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