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园地
中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多少差异?
信息来源:    发稿作者:    发布时间:2016-11-25 08:35:49   查看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和制度,但在管理理念和制度的具体实施中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造成了损失和浪费,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二战后,濒于崩溃边缘的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成功的奥秘在于卓有成效地进行了质量管理。分析我国企业与日本企业在质量管理上的差异,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积极的改进,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1、质量源动力差异分析
 
    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不仅仅是因其拥有先进的技术手段,追求卓越的意志品质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其发展的源动力。中国企业在这方面与日本企业存在诸多差异。
 
    1.1 服务理念差异
 
    日本企业奉行的是“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不让问题流入下道工序和市场是一种基本的诉求。锐意创新和持续改进,用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赢得顾客,占领市场是日本企业开展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大多数日本企业将满足顾客需求并超越顾客期望、取得顾客信赖作为经营理念,并将其作为研究与开发新产品和评价质量管理工作的依据。如理光公司秉承“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预期客户的需求,快速反应和建立信任”的理念,以顾客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开展分等级的顾客满意度管理。不但如此,日本企业关注顾客需求的细微程度也是无可比拟的,他们不惜财力和人力,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和需求分析,进而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来满足顾客的差异化需求。
 
    而我国企业,虽然也讲“顾客至上”,但运作起来却是短期利益第一,强调技术符合性,顾客需求第二,严重损害了客户关系,也阻碍着产品、工艺的改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在对产品开发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处理上,生产第一,开发第二。不能进行柔性制造,以满足顾客的急需。在对顾客满意度的衡量上,缺乏科学手段,不能准确测量出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感受,也就无法识别出改进的机会。这严重阻碍着老产品的更新换代和衍生品的开发,更无从分析判断其变动状况并据此改进质量、提高质量水平。无法赢得顾客满意与忠诚,导致顾客流失。
 
    1.2 进取精神差异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人口密度极大的岛国,现实窘迫的环境造就了全民族性的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感促使日本人不断奋发进取。日本企业不遗余力地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制定目标,使质量管理始终有明确的改进方向。危机感使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得到了强化,员工不是机械地完成工作,而是尽力完成得更出色,并有所创新。合理的流程设讹减少无效劳动,降低成本,是其不懈追求。
 
    我国企业员工缺乏市场观念,缺乏忧患意识,缺乏责任感和奋力拼搏精神。一般员工的工作只是完成当下生产任务指标,而不关注质量指标的完善。企业的质量管理处于应付和被动状态,不去发掘问题,甚至掩盖问题,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而且问题越累越多,积重难返。
 
    1.3 协作精神差异
 
    日本的很多企业实行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基于个人与集体利益一致性的认识,日本员工视厂为家,集团意识和整体性强,这使部门之间、工序之间工作顺畅衔接,工作有序而高效进行。
 
    我国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不够紧密。因此,缺乏团队意识,各部门、各过程各自为政,相互协调性较差,常常出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转不灵的情况。甚至为了维护局部利益,不惜损害整体利益。
 
    2、基本管理架构差异分析
 
    2.1 机构设置差异
 
    日本企业根据工作需要设置组织机构。各企业情况不尽相同。具有代表性的是戴明奖获得者——横河。休莱特·帕卡株式会社(YHP)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由营业本部和作为事业部的工场组成,二者独书经营。全公司、工场,营业本部为推行令面质量管理,都设立了TQC推行本部,部长由各自的主管兼任,本部下面设TQC推行事,负责质量工作的日常事务。全公司、营业本部、事业部都设立了质量保证部,形成了完备的质量保证组织形式。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特点:综合性质量机构由总经理直接领导,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完善。
 
    我国企业按人的能力设置机构的情况比比皆是,一旦人员变化机构就随之变化,部门职能也随之调整,机构不稳定。
 
    2.2 质量职责差异
 
    2.2.1 日本企业质量职责方面共同的特点
 
    (1)企业总经理对公司负有全面质量责任,一般由一位常务董事主管质量工作;
    (2)质量保证部门对产品质量负全责,并具有绝对的权力。因质量问题有权决定停产,企业总经理不得干预质量部门的决定;
    (3)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首先追查的是各级管理者的责任,而不是操作者的责任。
 
    2.2.2 我国企业质量职责方面共同的特点
 
    (1)最高管理者对公司负有全面质量责任,一般由总工(或副总经理)主管质量工作;
    (2)质量管理部门对产品质量负主要责任,在监督检查方面不具有绝对的权力。因质量问题需停产时,须请示总工(或副总经理),甚至总经理;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常常受到来自上层领导的干扰;
    (3)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首先追查的是操作者的责任,往往不是各级管理者的责任。
 
    3、改进过程差异分析
 
    从企业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不安于现状,积极寻找问题,不停顿地进行改进活动,是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我国企业往往较多地强调质量控制,而不太重视质量改进,因而较世界先进质量管理水平有很大差距。
 
    3.1 反应速度差异
 
    日本企业雷厉风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效地避免了问题披长期拖延而得不到解决的现象,提高了质量改进活动的效率,减少了损失和浪费。日本企业时时刻刻进行着各种改进,如将两面供货台改为三面供货台,减少工人进货次数;在汽车仪表装配时加一盖板,以免划伤表盘玻璃等。他们更注重累积效应,认为与其花很多时间一次改好,不如在日常工作中一点一点不断改进更快速,更经济,事实也证明了这种改进效果更好。
 
    我国拖沓现象严重,现实问题不解决,浪费现象—直存在,技术上也就没有质的飞跃。
 
    3.2 基础条件差异
 
    日本企业用80%的力量抓日常基础管理,用20%的力量搞改进。扎扎实实做好员工教育培训、现场管理、标准化、计量管理等基础工作,为卓有成效地开展质量改进创造了条件。
 
    我国的企业大多是改制和新建的。老企业有一定的管理基础,但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也有很大差距,还存在制度不完整、不系统,接口不紧密等诸多问题;新建企业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资本积累,管理制度极其匮乏,口头命令代替了文件,没有统一行动所遵循的规范,物资条件也缺乏资金支持,甚至有的企业最基本技术参数的检验设备也不能保证。
 
    4、SPC差异分析
 
    4.1 认识差异
 
    日本企业重视统计技术的应用。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许多活动或过程中被广泛应用。我国企业对引进的统计技术价值缺乏认识。
 
    4.2 工具应用差异
 
    日本企业对排列图、因果图、分层图、调查表、直方图、散布图和控制图、统计抽样调查理论、统计推断方法和实验设计法、多变量分析法和运筹学方法等工具进行了全面的、多层次的广泛应用。1984年,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对115家日本各行各业的中小型:工厂调查表明,平均每家工厂使用的控制图就有137张之多,足见其统计技术应用的广泛程度。我国企业只是少量使用了排列图、因果图、分层图、调查表,直方图,对控制图的应用甚至更少。
 
    4.3 使用者差异
 
    日本企业上至公司经理,下到现场的工班长、操作工人,都在使用。我国企业几乎只有技术人员、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简单的使用。
 
    4.4 使用目的差异
 
    日本企业应用统计技术更趋向过程分析和控制,尽早发现异常状况,以便及时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统计技术的重要性也就在于此。通过统计技术的应用,日本企业不仅提高了其产品的质量水平,而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率。因为进行了长期的工序分析和质量分析,所以企业的技术也大大进步了。
 
    我国企业多采用事后分析,造成了损失和浪费。没有充分发挥统计技术在控制产品质量方面的作用。我国企业由于未推行SPC,过程的稳定性受到质疑,外商拒绝订货的现象频频发生。例如,珠海某厂被美国公司拒绝订货,广东东莞的两家工厂分别被美国公司和日本公司拒绝。安徽一家很大的电子工厂也被美国拒绝。就外资企业在我国的采购而言,它们常采用统计技术对供应商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从而作出选择。
 
    5、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与日本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质量意识、组织结构、改进过程和统计技术的应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使我国企业在成本控制、质量改进、竞争能力、顾客忠诚方面受到掣肘。因此,我们必须在企业中大力培育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塌实进行工作改进,只有这样我国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分享】联想的质量管理是这么干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1. 一位优秀质量工程师的四种特质,你有吗?
  2. ISO 9001:2015 新标审核难点
  3. ISO9001:2015版升级培训——经典之作
  4. ISO 14001: 2015 FDIS发布 SGS解读新版六大
  5. 如何实现 ISO9001:2015与ISO14001:2015的
  6. ISO9001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如何满足监督审核要
  7. ISO39001:职业性道路安全风险解决之道
  8. 企业通过ISO9001认证需要的条件
  9. ISO 9001: 2015 新版标准转换指南和实施步骤
  10. ISO标准为中小企业带来的十大益处
  友情链接
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国家认可委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大洋洲认可委员会中欧标准化学院航星国际教育